跳转至

从刻板印象到关系型歧视

下载: 从刻板印象到关系型歧视.pdf

摘要

该文件是关于性少数群体在就业市场上遭受歧视的法律研究。文章的原始摘要指出,性少数群体在就业市场上是受到歧视的弱势群体,而在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这不利于保护性少数群体的平等就业权。美国联邦法院关于性少数群体就业歧视诉讼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性别刻板印象”到“关系型歧视”的理论演进。这样的发展反映了美国《民权法》第七章中对职场公平的理念,也展现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美国民权运动、女性主义运动与同性恋运动推动下的社会法律环境变化。虽然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情况与美国不同,但在劳动法的反歧视条款中同样以“绩效”为用人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并且在性少数群体争取权利的进程中与美国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借鉴“刻板印象”和“关系型歧视”等理论。

介绍指出,性少数群体包括性取向或性别认同与主流社会不同的个体,如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及间性人等。文章 further探讨了性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强调现代性特征之一是性生活的变化,性别与社会是相互塑造的。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对于私人生活的控制逐步减少,多个生活方式和亲密关系的包容度在增强,但对于性少数群体,尤其是在公共讨论中,依然存在文化禁忌的现象,导致不少性少数者处于隐蔽状态。

该研究还探讨了近年来中国有关反就业歧视法的发展,尽管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已经有所进展,但专门针对性少数群体的研究仍然稀少。虽然我国法律并未明确禁止性少数群体的歧视,但对于性生活的法律框架已经历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性别重置手术后的身份证明问题上。然而,在实际案例中,特定的法律解释和实践仍然存在模糊地带,这对性少数群体求助于法律保护其权益的实效性带来了挑战。

文章最后指出,在规范针对性少数群体的就业歧视立法方面,可以借鉴国际人权法和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而不断推进性少数群体的法律权益保障。整体而言,该论文不仅对性少数群体在职场上面临的歧视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也提供了中国在这一领域未来法律研究和政策发展的方向。

摘要与附加信息为自动生成,仅供检索与参考。如有错误或遗漏(未知),请在本页面协助编辑指正,不胜感激。

其他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从刻板印象到关系型歧视.pdf
Type document
Format PDF Document
Size 1653583 bytes
MD5 aa6fedd94a7b163d1286943917cc700b
Archived Date 2024-10-29 05:51:28
Original Link http://journal.pkulaw.cn/PDFFiles/%E4%BB%8E%E2%80%9C%E5%88%BB%E6%9D%BF%E5%8D%B0%E8%B1%A1%E2%80%9D%E5%88%B0%E2%80%9C%E5%85%B3%E7%B3%BB%E5%9E%8B%E6%AD%A7%E8%A7%86%E2%80%9D.pdf
Author 陆海娜
Region 中国大陆
Date 2019-12-12
Tags 性少数群体, 就业歧视, 平等就业权, 刻板印象, 关系型歧视, 法律研究, 民权法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存档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为历史资料保存及研究之用。如果原作者或相关方希望移除存档内容,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

正文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