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性及性身份识别障碍

下载: 性及性身份识别障碍.pdf

摘要

该文档是关于性及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诊断系统对这些障碍的分类及其演变。文件介绍了不同的诊断系统所采用的名称,例如 DSM-IV 中的“性及性身份识别障碍”、ICD-10 将其列于人格与行为障碍之下、以及 CCMD-3 对同性恋的定义。文中指出,在历史上,尤其是50年代之前,同性恋被视为一种变态的性行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同性恋的看法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精神病学会在1974年开始从 DSM-II 系统中删除同性恋的诊断,而1980年的 DSM-III 也不再将其视为一种心理障碍,1992年WHO更是将同性恋归为自然现象,不再将其列为心理障碍。

文档进一步详细阐述了性心理和性行为的异常,尤其是在临床类型上对各种性偏好障碍的定义。这些障碍包括恋物症、异性装扮症、恋童症等,以及它们在性快感来源上的变异情况。文件中还讨论了心理动力学和行为认知理论对这些障碍的解释,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内容提到,不仅要与病人商讨治疗目标,尝试放弃异常性行为,还要鼓励正常的性关系,预防复发。

在性别认同障碍部分,文件分析了其临床表现、原因及治疗干预。患者通常会感受到对自己性别的持久不适,或认为当前性别角色不合适,这种对性别身份的强烈和持久的交换情感会导致内心的痛苦。统计数据显示,瑞士男性的发病率为1/37000,女性为1/103000,而英国的发病率略有不同。这部分的原因至今复杂且不明,涉及生物学解释和心理学解释等多个方面。文中进一步指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病人常常更希望通过改变身体来解决心理上的痛苦,而不是通过心理治疗。关于手术治疗,尤其是性别再造术的描述,文件指出需要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分阶段进行评估与适应。

文档还提及了一些相关影视作品,比如《本能》、《我美好的生活》、《断背山》等,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性别认同和同性恋的社会文化现象。 整体来看,该文档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关于性及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综述,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历史变革、以及现代疗法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摘要与附加信息为自动生成,仅供检索与参考。如有错误或遗漏(未知),请在本页面协助编辑指正,不胜感激。

其他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性及性身份识别障碍.pdf
Type document
Format PDF Document
Size 4828307 bytes
MD5 402dbb6d6f8c8bfa40e3305ad7353db6
Archived Date 2024-11-02 02:36:09
Original Link https://fztr.oss-cn-beijing.aliyuncs.com/pdf/161ac88b9c969e25d0784da4ec858b74.pdf
Author 未知
Region 未知
Date 未知
Tags 性教育, 性别认同, 心理障碍, 医疗干预, 同性恋, 性心理, 文化研究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存档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为历史资料保存及研究之用。如果原作者或相关方希望移除存档内容,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

正文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