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性别不一致去精神病化的思考

下载: 性别不一致去精神病化的思考.pdf

摘要

这篇论文题为《性别不一致去精神病化的思考》,收录于《医学与哲学》2021年6月第42卷第11期,作者包括贺莹、彭会清、崔夕龙和陈晓岗,主要探讨了“性别不一致”这一概念在医学和社会认知上的变化。随着社会对性别认识的逐步深化,性别认同的差异越来越不被视为一种精神疾病,反而被认为是多元性别身份的一部分。论文首先梳理了“性别不一致”在国内外的诊断变更历程,从以往的“性别身份障碍”到近期被逐步去除的精神病学诊断中,表明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理解渐趋理性。

在论文摘要中,作者指出,性别不一致的去病理化反映了对性别多维和非二元特征的认识增长。文中详细探讨了性生理与性心理的基础,强调性别并不是单一的生物学定义,而是一种多维的社会和文化构建。作者呼吁公众和相关从业者应当对性别不一致个体表现出理解与尊重,并在实际的医疗实践中提供尊重和专业的服务。

作者在文中指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性别认同的形成与个体的性别角色模仿、行为习惯密切相关,而不是单一的生物性别所决定。传统上,社会对性别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二元分类,但研究表明,性别的个体体验是多元的,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篇论文还澄清了性别不一致与其他精神症状之间的区别,强调了原本被看作精神疾病的性别烦躁,实际上是应对性别不一致的情感痛苦,而非病态的心理状态。因此,去精神病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关性别认同的社会接受度与理解。

论文还引用了一些统计和背景信息,如“性别不一致”这一概念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中得到了重新定义,反映了国际上对待性别问题的态度转变。作者期待未来能够通过更深入的研究与教育,推动医学与社会对性别不一致个体的理解,消除偏见,确保他们能够在社会中获得必要的支持与服务。整体而言,这篇论文不仅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实际的护理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了尊重性别多样性的重要性。

摘要与附加信息为自动生成,仅供检索与参考。如有错误或遗漏(未知),请在本页面协助编辑指正,不胜感激。

其他信息 [Processed Page Metadata]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性别不一致去精神病化的思考.pdf
Type document
Format PDF Document
Size 178716 bytes
MD5 a8f00e765929f52b45655fcdaa1adbc2
Archived Date 2024-11-02 02:34:00
Original Link https://cnlgbtdata.com/files/uploads/2023/01/%E6%80%A7%E5%88%AB%E4%B8%8D%E4%B8%80%E8%87%B4%E5%8E%BB%E7%B2%BE%E7%A5%9E%E7%97%85%E5%8C%96%E7%9A%84%E6%80%9D%E8%80%83.pdf
Author 贺莹, 彭会清, 崔夕龙, 陈晓岗
Region 中国大陆
Date 2021-06-01
Tags 性别不一致, 去精神病化, 性别认同, 心理健康, 医学伦理, 性别研究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存档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为历史资料保存及研究之用。如果原作者或相关方希望移除存档内容,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

正文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