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TERF问答

下载: TERF问答.docx

摘要

该文档探讨了跨性别女性(MTF)在中国社会中所面临的刻板印象与社会期待,反思了跨性别女性对传统性别角色的挑战及其对女性共同经验的理解。文中指出,一部分跨性别女性在社会中可能呈现出对女性刻板印象的迎合,这部分现象与她们自身身份的认同与社会认可的缺乏有关。同时,也提到了一些跨性别女性在传统男性主导的行业(如科学和电子竞技)中的贡献,展现出她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存在冲击性别刻板印象。文章还辩论了性别认同与女性共同经历之间的关系,以及跨性别女性是否会挤占顺性别女性的生存空间。文末强调,顺性别女性与跨性别女性共同面对的职业歧视问题更应当成为关注重点,而非内讧争夺空间。

摘要与附加信息为自动生成,仅供检索与参考。如有错误或遗漏(未知),请在本页面协助编辑指正,不胜感激。

其他信息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TERF问答.docx
Type document
Format Microsoft Word Document (OpenXML)
Size 18424 bytes
MD5 59704420f23c08dada7d4e148c0d0876
Archived Date 2024-12-13 05:32:01
Original Link [Unknown link(update needed)]
Author 未知
Region 中国大陆
Date 未知
Tags 跨性别女性, MTF, 性别刻板印象, 社会认同, 职业歧视, 性别表达, 共同经历, 性别政策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存档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正文

  1. MTF加强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阻碍性别刻板印象的消解

这是一个部分准确,但是过于单一的描述。同样身份为跨性别女性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和理想形象,这里需要分别讨论。首先,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种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迎合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身份无法得到认可的焦虑,当她们渐渐以新的社会身份出现的时候,形象就会变得更加灵活。不过,确实有一部分人她们本身的理想形象就是很刻板印象的形象,而且这些人在现在中国的跨性别社群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二次元JK裙、说话卖萌、宜家鲨鱼、经常割手......可能她们在一定程度上处在一种"太刻板印象以至于反而不符合刻板印象"的程度。但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这些人反而恰恰经常处于传统的男性学科和行业,比方说物理学、化学、数学、计算机。从性别表达的角度来讲可能这些人很刻板印象,但是在社会经济的角度,这些人其实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性别刻板印象,甚至在完全隔绝女性的一些行业中也能见到MTF的身影,譬如顶尖电竞选手中就有跨性别女性的存在(这里指的是Remilia,她已经因为劣质变性手术的后遗症而自杀去世,RIP)。当然,在另一些人眼里可能这是一种"挤占女性的生存空间",这个问题我会在下文回答。除此之外,跨性别女性中还有很多不同的亚群体。一部分人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性别而长期处于思考、犹豫和挣扎当中,在这一过程中,这些人可能会对性别进行相当彻底的解构,并且发展出很反刻板印象的性别表达。一部分人可能从很小的时候就确定自己的身份并且进行了性别过渡,这部分人的刻板印象程度可能和顺女接近------更不要说自我界定为非二元的人群了。当然,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会对理想的女性形象有自己的要求,比方说要"6B4T",而传统的对女性的审美则是父权制下影响的结果,是一种对女性反抗能力和力量的阉割。这样的视角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但与脱美役相比,可能更加重要的事情是女性获取经济地位。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一个社会:在这里,无论男女,有钱有势的人都像女性一样打扮,那么在这样的社会下,服美役不但不会导致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反而会显示出自身的财力和权力。批判男权审美当然是必要的,但在很多时候,一个东西显得"男凝",并不是这种审美本身就是男性的审美,而是因为男权制的存在。总而言之,或许一部分跨性别者加强了一些刻板印象,但从总体上讲,我觉得可以说跨性别是在推动刻板印象的消解。

  1. MTF缺乏女性的共同经历,无法与女性共情

首先,共同经历与共情没有必然联系,不过一些共同经历确实在共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然后,什么才是那些重要的女性的共同经历?是女性的生理特征(比如月经)更为重要,还是女性受到歧视与规训的经历更为重要?如果你认为月经就是界定共同经历的核心特征,那么我可能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如果你认为社会性的经历更加重要,请你往下看。Pre-transition的MTF可能确实缺乏在社会上被歧视乃至性骚扰的经历,但是如果她们逐渐以女性身份生活,那么这些经历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那些基于生理因素的规训,也会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来到MTF身上。比方说,对女性的生育要求,来到MTF身上就会变成"你不能生育所以不是真正的女人"。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你觉得MTF缺乏女性的共同经历,或许你应该支持她们transition而不是反跨,因为这样才会有更多的MTF更加充分地体验女性的处境。

  1. MTF挤占女性的生存空间

这是一种零和博弈的思维。可能在一些场景中,女性的职业空间确实是零和博弈的:一个女性指标,其他都默认招男性。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下,更加"政治正确"的跨性别女性可能确实会挤占顺性别女性的位置。但从西方国家的现状来看,几乎不会有公司采用指标式的方法去招人,就算采用了也不会只有这么少的指标。指标式的倾斜可能在中国更为常见("无知少女"),而中国或许不太可能看到会对跨性别指标式倾斜的场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什么可以增加女性的就业机会?温和一点来说,是优秀表现的女性打破这一行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更加激进的手段则是对于这种不平等的抗议,乃至于占领工厂等行动,唯独不可能是管理者的施舍------就算有,这种施舍也是在反抗之后才有的。从打破刻板印象的角度来说,MTF在部分行业的存在可能效果没有顺女的存在好,但她们也可以相当大程度上揭露、改变这些行业中存在的厌女现象。说一个很滑稽的场景:一个人拿着竞赛国家队中入选成员男性的占比来试图证明男性在智力上的优越性,而下面有人回复说:"里面有多少是跨女,我不好说"。如果这帮"具有代表性的高智商男性"纷纷放弃男性身份,又何尝不是对一种男性优越论的巨大嘲讽?从比较激进的角度来说,顺女和跨女共同反对职业歧视也要比内讧要来得更好。到底是向男性要空间更为有效,还是与跨女争夺现有的空间更为有效?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Share on Shar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