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2021_孟嘉杰_性别研究遭遇华语语系之后_书评

下载: 2021_孟嘉杰_性别研究遭遇华语语系之后_书评.pdf

摘要

本文件为孟嘉杰撰写的书评,题为《性别研究遭遇华语语系之后:评姜学豪《阉人之后:近代中国的科学、医疗与性的转变》》。文章详细介绍了姜学豪于2018年出版的《阉人之后》一书,该书以跨学科的视角探讨了自晚清以来中国社会中太监制度的消亡与转变,以及这一过程中医学、科学、视觉文化和华语语系研究的交织。文中不仅回顾了历史档案中有关太监手术、身体改造的各种记录,还详细阐述了这些记录如何在社会中构建了特定的性别观念和知识体系。文章中引用了大量具体历史数据和第一手文献,如晚清太监经历的具体手术描述、记录者与被记录者之间的不对等权力关系,以及面对西方殖民视角时中国主体性的复杂表现。作者通过对这些素材的梳理和批判,展示了在中国现代性转型过程中,太监及变性人案例如何体现出知识权力与身份建构的紧密联系。

书评中,孟嘉杰着重分析了书中提出的“酷儿华语语系性”概念,并讨论了该概念在跨越医学、文化与政治边界中的多重意义。文章详细解读了姜学豪对书中各章节的论述,例如在探讨“閹割中國”时,如何阐明太监在社会文化中并非完全被动接受命运,而是在经历阉割后仍展示出社会能动性的多重面向;以及在“變性臺灣”一章中,通过对战后台湾变性人谢尖顺经历的详实记录,展示了国家主义情绪、医学干预和个人性别认同之间的复杂互动。文章中嵌入了诸如“为所有人的更大利益而被调节,使其按照最佳方式运作”等原文摘录,以加强论述的理论深度,同时详细说明了台湾在战后如何在医学与社会压力下处理跨性别议题的具体历史情境。

全文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既呈现了跨学科研究的广度,也深刻展示了历史档案与现代性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不仅对姜学豪的理论贡献给予肯定,同时也指出了目前中文书评在解读书中“酷儿华语语系性”概念时仍存在的不足。文章通过对中西知识结构差异、历史文本与现代现实之间交织关系的阐释,提供了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解读视角,是讨论性别转变、医学史和文化批判的重要参考资料。

其他信息

其他信息
Attribute Value
Filename 2021_孟嘉杰_性别研究遭遇华语语系之后_书评.pdf
Type document
Format PDF Document
Size 611624 bytes
MD5 90868a9b2f24082ec9b5165fcf068fe3
Archived Date 2025-03-11
Original Link [Unknown link(update needed)]
Author 孟嘉杰
Region 新加坡
Date 2021-05-24
Tags 性别研究, 书评, 跨性别, 华语语系, 医学史, 文化研究, 现代性, 台湾, 学术论文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存档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为历史资料保存及研究之用。如果原作者或相关方希望移除存档内容,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

正文

Share on Share on